大家都稱呼他為“大管家”,因為他傾盡全力,用全面、細致、溫暖的后勤保障服務和他能夠爭取到的各類資源全部支援了抗疫前線;大家又親切的叫他“好大哥”,因為他內心清楚每一名一線醫務人員的切身需求,愿意跟他促膝長談;大家還認為他是一名負責的好領導,因為他對他親自構建的疫情防控后勤保障體系的每一個細節都了如指掌,能夠做到隨時保障、充分保障還有溫情保障。在我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以不忘初心,擔當作為、甘于奉獻的精神和態度,始終與一線的醫護人員同舟共濟,為各項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獲得了一線醫務人員和各級領導的高度贊譽。他熱心公益,樂于助人,把滿腔熱忱投入到愛心救助精準幫扶活動中去,他就是石家莊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張銳同志。
一、積極請戰,確保疫情防控后勤保障不缺位、不掉隊
石家莊市急救中心作為我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唯一指定的疫情相關病例轉運單位,承擔著確診、發熱、核酸陽性以及隔離點人員的各項轉運任務。面對我市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張銳同志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十分清楚的知道自己肩上的責任有何等的重要。作為中心疫情防控后勤保障工作的主管領導,他沒有退縮,積極請戰,第一時間吃住在單位,帶領市急救中心疫情防控后勤服務保障團隊連夜奮戰、反復研究、全面部署,深入分析了疫情期間后勤保障各項工作的特點、弱點和難點,結合實際情況建立了疫情防控期間各項服務保障機制,先后制定了二十余項疫情防控后勤服務保障工作制度和管理辦法,細致到了每一個環節的每一個細節,最終確定了物資采購組、餐飲保障組、運輸保障組和公共區域消殺組等責任分工,明確了各組的職責,確保了各項后勤保障體系的有序運轉。
疫情期間,熟悉他的職工都清楚,他在疫情應對工作上,只做了兩件事,那就是研究和落實。當遇到新的情況和新問題時,他就叫上各小組負責人,一起關在辦公室里,上下溝通、左右協調、親自跑辦,不想出個萬全之策決不罷休。辦法確定后,他也仍然不閑著,必須親眼見到各類物資和各項措施真真切切的落實到了一線醫務人員手上,才能最終放心。疫情期間,他辦公室的燈是常亮的,他打好的飯菜經常顧不上吃就已經涼了,他的手機經常通話到發熱發燙,他手邊經常放著一摞白紙,上面密密麻麻記滿了匯總的各類情況和想過的各種辦法。就這樣,在疫情最為緊張的那些日子里,在他的努力之下,工作人員的就餐服務保障了,一線醫務人員的住宿房間和所需的各類物品到位了,疫情防控多個人員和車輛感控消殺設施也建設完工了,疫情各項保障資金都花在了最需要、最關鍵的地方,每一項他負責的工作,最終都有了一個最為圓滿的結果。
二、勇于任事,積極協調,切實解決一線人員食宿問題
根據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安排,我中心負責外地市援石急救隊伍的食宿接待任務。由于防疫工作的緊急性和隨機性,各地市援石隊伍的人員、車輛及抵石時間都不確定,經常出現當天通知,當晚就有隊伍入住的情況。為了確保各地市援石隊伍的順利入住,張銳同志積極與省、市衛健委、市疫情防控生活分指揮部、文旅局以及各地援石隊伍負責人進行多方溝通協調。同時為了確保酒店符合入住條件,親自到酒店進行現場考察,經常與各地援石醫療隊一同工作到深夜,了解各支隊伍在住宿、餐飲以及后勤物資方面的各類需求和面臨的問題,研究解決辦法,最終圓滿完成了天津援石隊伍87人,鄭州援石隊伍95人,保定唐山援石隊伍31人的食宿接待任務。
在外地市援石隊伍完成任務撤離后,根據中心疫情防控工作需要,計劃抽調175轉運及感控人員繼續完成防疫后續工作。按照國家衛健委和省級院感專家對我市院前急救工作人員駐勤房間和感控消殺工作的要求,為了有效防止醫務人員流動與外界形成交叉感染,必須做到單人單間,需要準備175間駐勤房間,同時還需具備40輛負壓急救車的停放條件。由于全市大部分酒店均因疫情防控需要,被統一征收管理作為全市各醫院醫務人員、隔離點隔離病人專用酒店,符合我中心如此大量的駐勤需求和急救車停放要求的場所和酒店非常稀有且均房源十分緊張。為了確保一線人員出診便捷,食宿安全,盡快找到符合要求的酒店,張銳同志親自帶隊對多個酒店進行實地考察、電詢調研,調動各種資源,積極溝通協調,在疫情防控生活保障分指揮部、市衛健委以及文旅局工作人員及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協調下,終于在一線人員到位前,下達了175人的駐勤酒店入住批復,各項疫情一線人員的駐勤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
三、積極謀劃,全力跑辦,建設人員和救護車臨時洗消站
根據1月15日市疫情防控隔離分指揮部《關于負壓救護車消殺設施建設協調會》會議要求,國家、省、市衛健委等各級部門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面對感控消殺能力不足的現狀,上級決定用最快的速度建設若干個符合疫情防控消殺要求的場所。為了堅決落實好上級的決定,經多方協調,最終確定在市人民醫院、市三院、市五院各建設一座負壓救護車消殺設施。如何用最短的時間完成建設工作,為疫情防控提供及時、有力的支持是當時考慮的首要任務。
時間緊、任務重,為了盡快完成消殺站的建設任務。張銳同志從最初的項目選址、醫院的協調,到建設方案的設計、代建中心和監理單位的溝通,再到最后的施工方進場、建設進度推進等等,各個環節都認真參與其中,每天都親自到現場盯辦建設進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協調多方機構,盡快完成項目建設進度。當時,正處于疫情防控最為焦灼和嚴重的時期,項目的建設推進也因此遇到了多種多樣的問題與困難,例如工人因市區封閉管控無法到場施工、設施材料由于車輛的管控無法及時運送到指定地點、現場條件不符合原施工方案需要改動等等,張銳同志始終做到了耐心研究、多方協調、逐一解決。在張銳同志和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終僅用了10天,就完成了三座人員和車輛消殺場所的建設任務,有力的保障了一線人員感控工作的安全。
四、熱心公益,無私奉獻
張銳同志不僅工作上積極主動,生活中也非常熱心,經常利用自己的業余時間參加公益活動,無論是社區的公益志愿活動,還是紅十字會組織的各類志愿活動,他都積極參加,以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他定點在裕華區石府社區做志愿服務,只有時間允許,無論是環境清潔,愛心幫扶,義務勞動他都積極參與。他跟隨紅十字志愿服務進老區項目組,多次進入平山、靈壽、贊皇、行唐進行愛心救助,義務巡診等活動。他參加的博愛在省城志愿服務隊志愿者捐款3萬余元駕駛私家車行程1500余公里對20余人進行了救助,為小學生送書300余套,給30余個困難家庭進行了義診,該項活動受益人達1000余人,受到老區人民好評。
左手抗疫,右手公益,從工作到生活,張銳同志都不忘初心,保持著滿腔的熱忱,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了急救事業和志愿服務,在平凡的崗位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